芯片企业的火与冰:国产替代拉涨业绩消费电子砍单腰斩利润

来源:小九直播下载电脑版>    发布时间:2024-02-21 16:48:42 1次浏览

  “2022年公司芯片研发力度和订单,同比2021年有一定幅度下滑。”4月21日,上海一芯片企业研发人员林临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2022年,受消费电子行业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出货量下滑,传导到上游消费类芯片设计企业,拉低了业绩增长幅度。

  而消费类电子科技类产品需求下滑,也导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同比出现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集成电路产量3241.9亿块,同比下降9.8%,这是自2009年以来首次出现下滑。

  多位芯片行业分析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芯片企业往中高端布局慢慢的变成了行业共识。2022年芯片企业业绩可以用“冰火两重天”形容,一方面,2022年消费电子领域芯片设计企业业绩大幅度地下跌,纷纷向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拓展细分市场;另一方面,芯片公司设备企业受国产替代影响,业绩保持较快增长。

  2022 年,局部地区冲突升级、能源危机、高通胀等多重事件,导致全球消费动力不足。中国半导体厂商尤其是芯片设计企业,在消费类电子领域的较多,因此受到的波及也较大。

  一家市值超500亿元的芯片设计上市企业高管鲁飞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个人电脑及智能手机的需求疲软、芯片库存水平上升、内存市场持续疲软等不利条件,限制了半导体市场的增长。”

  4月10日,分析机构TechIns-ights的报告说明,由于终端市场需求下降,客户库存水平持续上升,导致供应过剩,智能手机内存市场遭遇了严重逆风,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内存市场规模同比一下子就下降23%。

  林临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他所在的芯片公司主要客户为家电厂商,2021年在行业缺芯的环境下,订单迎来大爆发;但在2022年由于消费市场疲软,家电厂商大幅砍单,芯片订单也出现大幅度地下跌,净利润等指标下滑接近50%。

  对于业绩下滑,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代工企业华天科技对外称:“2022年度,终端市场产品需求下降,集成电路行业景气度下滑,受此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同比下降。”

  “随着产品营销售卖结构及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的变化,产品整体毛利率同比会降低;由于消费电子需求没有到达预期,公司基于谨慎原则对存货进行减值测试,导致报告期内存货减值损失增加。”国频芯片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卓胜微认为,这是2022年公司利润变动的原因之一。

  深圳一芯片企业研发人员张芬向记者透露的一个细节印证了部分芯片企业遭遇业绩下滑的境遇,2022年,部分消费电子类芯片设计遭遇订单下滑,企业为压缩成本,出现了裁员情况。

  国内很多芯片公司开始往汽车、光伏等应用场景拓展市场,对冲消费电子芯片需求下滑带来的影响。

  随着国家半导体产业政策完善,以及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的投资项目落地等,国内半导体设备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半导体工艺设备的国产替代存在较大市场空间。

  半导体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展加速。芯片设计上市企业高管鲁飞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半导体产业链上,像北方华创(002371.SZ)这类半导体设备制造企业迎来了国产替代的风口。2022年,慢慢的变多的芯片制造企业正在寻求芯片国产化设备,拉动了这类公司的订单和销售。”

  目前,作为与光刻机配合进行作业的关键处理设备,芯源微生产的涂胶显影设备成功打破国外厂商垄断并填补国内空白。捷捷微电的产品也正在慢慢地实现以国产来替代进口,降低晶闸管、二极管、防护类器件市场对进口的依赖。

  从事芯片设计的林临、张芬都认为,国内很多行业比如家电、个人电脑芯片性价比远高于国外芯片,在产品稳定性、功能性等指标上与进口芯片相差无几。

  “随着国内部分半导体行业逐步突破高端产品的技术瓶颈,行业对进口的依赖进一步减弱,进口替代效应明显地增加。”鲁飞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国内慢慢的变多的电子科技类产品企业为保证供应链安全以及降低产品成本,开始向国内优秀的半导体企业采购技术水平和性价比较高的半导体产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