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电流电池测试 发布时间:2024-10-08 12:50:59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盈利收入478.62亿元,同比下降8.24%;实现归母净利润10.76亿元,同比增长0.7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9.73亿元,同比增长20.39%;实现整体毛利率14.60%,较2022年上升了0.76Pct。
2023年,公司消费类电池板块毛利率提升1.12Pct,消费类锂电池业务规模呈增长态势,消费电芯业务收入逐步扩大。2023年,公司消费类电池业务实现收入285.43亿元,同比下降10.85%,营收占比下降至59.64%。受益于公司消费电芯自供比例的提升,公司实现毛利率14.91%,较2022年提升了1.12Pct。从出货量来看,尽管市场环境低迷,公司积极提升市场占有率,实现手机数码类产品以及笔记本电脑业务出货量双增长。未来,随着经济环境逐步改善,叠加换机周期及AI在手机上的应用,通过积极研发适用于客户各类机型的消费手机电池以及拓展全球领先笔记本电脑品牌客户,逐步提升行业渗透率及占有率,同时叠加公司电芯自供率的不断的提高,消费类电池作为公司传统核心业务,其业绩有望实现稳健增长。
公司电动汽车类电池业务规模化效应逐步显现,毛利率较2022年提升0.94Pct,装机量排名全球第十。2023年。公司动力电池出货量为11.66GWh,实现收入107.95亿元,同比下降14.91%,营收占比为22.55%。根据韩国调查研究机构SNEResearch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以10.5GWh的装机量排名全球第十,同比增长15.4%,市场占有率为1.5%。在新产品研究开发方面,公司针对BEV市场推出“闪充”电池及超级快充4C电池,在研5C~6C新一代“闪充”电池开发进展顺利。此外,公司持续研发硅负极高比能电池、磷酸锰铁锂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等先进电池产品,满足计算机显示终端的未来多元化需求。目前,公司动力电池板块主要客户为海内外头部车企以及新兴的造车新势力,国内客户包括吉利、东风、上汽、理想等,海外客户包括雷诺、日产等。此外,公司也获得了沃尔沃、德国大众等客户定点。未来,随公司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客户项目订单的大批量出货,动力电池业务规模效应或将逐步显现,叠加新产品新技术的大力度投入,公司动力电池板块业绩有望实现进一步增长。
公司储能系统类业务收入实现大幅度增长,出海进程加快。2023年,公司储能系统类业务营收达11.10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44%,实现毛利率19.04%。此外,公司加强完善全球化布局,在匈牙利、摩洛哥、越南新增海外工厂。在储能电芯领域,公司储能电池布局覆盖电网储能、家庭储能及数据中心备电应用场景。2023年,公司发布314Ah高容量长寿命电芯,在国内外推广顺利,得到一线客户认可。针对电网储能,公司已实现314Ah/280Ah电池量产,产品循环大于12000次,可保障电站与工商业储能可靠、安全运营20年。公司量产的72Ah6C产品数据中心储能产品相比传统产品功率成本降低10%,研发中的下一代产品将逐步降低功率成本,促进数据中心备电“铅退锂进”。未来,公司储能系统业务规模以及储能电芯自供率的逐步提升,或将为公司该板块业绩增长提供保障。
公司管理费用大幅度的增加,资产减值损失高达6.30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2023年,公司管理费用为27.40亿元,较2022年同比增长27.50%,管理费用率为5.72%,较2022年增加了1.60Pct,主要是由于公司在动力以及储能板块人员大幅度的增加所致。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下行导致动力及储能电池价格下降,公司大幅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导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高增。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强劲,回款能力突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高达36.18亿元,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较2022年的5.59亿元大幅度增长547.52%。
我们下调业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23/14.78/15.49亿元(2024-2025前次预测值为15.55/20.15亿元),EPS分别为0.60/0.79/0.8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3.57/17.91/17.08倍。考虑到公司消费类电池业务稳健,动储业务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因此维持“买入”评级。
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产品和技术更新的风险;下游需求没有到达预期的风险;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