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快看“C”位出道 快看这四只“碳家族”指数

来源:微电流电池测试    发布时间:2024-06-25 15:39:48

  碳,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序第六位,符号为“C”,是与能源和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重要相关的元素之一。近些年,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正在经历系统性变革,碳也在“C”位出道,不断走进大众关注的视野之中。

  日前,国务院发布《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对未来两年降碳工作提出具体实际的要求,并对钢铁、石油化学工业、有色金属、建材、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行业的节能降碳提出具体方式和目标。自确立“双碳”目标以来,我国正在沿着生态优先、绿色转型发展之路,蹄疾步稳,不断推进。随着我们国家能源绿色转型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市场对碳中和、新能源、储能、绿电等相关投资主题的关注度也在持续上升。

  今天,我们将介绍与碳中和、等主题相关的四只“碳家族”指数,分别为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中证指数、国证新能源电池指数以及中证绿色电力指数,帮大家进一步了解“双碳”相关的投资机遇。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全球温室气体浓度持续上升,造成气候风险提升,生态平衡面临挑战。根据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服务局5月8日的公报显示,全球经历了有记录以来的“最热4月”,全球单月平均气温已经连续11个月刷新该机构记录的同期最高值。

  面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严峻挑战,国际间围绕气候问题的合作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开始历经更迭。直到2016年,多国签订《巴黎协定》,为全球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关键基础。

  我国在2020年9月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并将其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坚持总体部署和系统推进。从2020年到2060年,这一幅时间跨度为40年的“双碳”蓝图徐徐展开,也将带给我们一个长达40年的主题投资机遇。

  按照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需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实现该目标,需要从能源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共同发力。

  在供给端,我国能源禀赋的特点是“贫油、少气、多煤”,以“碳”含量较高的煤炭、石化能源等为主,还要一直开发其他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资源,例如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增加能源供给。在需求端,我国能源需要量大,与绿色低碳发展相关的产业涉及面广、环节众多,最重要的包含“高碳减排”和“深度低碳”两个维度。

  所谓“高碳减排”,是指通过调整产业体系,减少、关停高碳排放的行业和生产,创新工业生产模式,改变人类高碳生活方式等,以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费总量。而“深度低碳”,是指主要是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实现对化石能源的替代,以实现降低碳排放量。前者相关的行业包括火电转型、钢铁、、化工、建材和绿色建筑等,后者相关的行业最重要的包含清洁能源与、新能源汽车以及减碳与固碳技术等。

  四只“碳家族”指数主要涵盖了电力设备、公共事业等行业。从名称来看,它们关键词分别为“碳中和”、“”、“新能源”和“”,体现了各自在行业分布上的特点。

  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是一只综合性较强的指数,它横跨“高碳减排”和“深度低碳”两大领域,基于碳减排模型计算碳中和贡献度,分配两大领域的股票样本数量和权重,按照中证二级行业分类,电力设备、公用事业、和化工行业合计占比超过75%,在四只指数中行业分布最为均衡。

  中证新能源指数则更加侧重于“深度低碳”领域,包括涉及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生产、新能源应用、新能源存储以及新能源交互设备等业务的上市公司,按照中证二级行业分类,电力设备行业占比超过70%。

  另外两只指数则聚焦于“电”,是更加侧重深度低碳领域的指数品种。其中,国证新能源指数集中选取电池制造、电池逆变器、储能电池系统集成、电池温控消防等储能相关领域企业,但不包括电池上游及中游环节,是纯正的储能主题指数。中证指数主要涵盖业务涉及光伏发电、风电、水电以及其他发电侧绿色电力转型企业,全部都是公共事业行业,占比100%。

  四只“碳家族”指数在选股上主要聚焦“双碳”发展趋势的龙头上市公司,但由于其定位的不同,集中度和权重股上存在一定差异。

  从集中度来看,由于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和中证新能源指数成份股数量更多,指数相对更偏均衡,分别包含了100只和80只成份股,前十大集中度略低,分别为49.2%和47.5%。而另外两只指数更偏深度低碳细致划分领域,成份股数量均为50只,指数相对更为聚焦,前十大的集中度略高,分别占比为56.5%和59.3%。

  从前十大成份股来看,四只“碳家族”指数之间的个股重合度并不高,这也体现了四只指数在定位上的差异。其中,定位相对均衡的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和中证新能源指数的权重股都包含了宁德时代、阳光电源、中国核电和隆基绿能等新能源和发电侧龙头上市公司。而中证绿色电力指数和国证新能源电池指数的前十大权重股并未有重合,它们与其他两只定位相对均衡的指数权重股重合了2-3只,这体现出两只指数主题性更突出、更聚焦细致划分领域的特点。

  因此,四只指数的特点分明,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综合性更强,行业分布更均衡,前十大权重股均为各领域市值较大的龙头公司。中证新能源指数也具有综合性较强的特点,但同时较偏向深度低碳领域,前十大权重股中还包括了特变电工、通威股份等龙头公司。相比之下,国证新能源电池指数和中证绿色电力指数更偏细致划分领域,各自的前十大权重股更具聚焦细分行业特色。

  随着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的加快形成,低碳产业链有望持续释放增长潜力。

  从指数成份股净资产收益率(ROE)的表现来看,过去三年的平均表现最好的是中证新能源指数,表现相对一般的是中证绿色电力指数。但从2024年预测表现来看,中证绿色电力指数的改善幅度最大,表现最好的指数则交棒给了更偏储能主题的国证新能源电池指数,预计ROE将达到16%。

  再从净利润增速的表现来看,中证新能源指数和国证新能源电池指数的近三年复合增速高达37.2%和47.9%,相比之下,虽然中证绿色电力指数和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的净利润增速稍显逊色,但表现依然亮眼。从2024年的预测表现看,四只指数增速均有所放缓,但中证绿色电力指数净利润增速预计将达30%,国证新能源电池指数预计将达24%。

  四只“碳家族”指数为投资者提供了跟踪不同特点“双碳”资产的投资工具,你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最大限度地考虑自身的风险承担接受的能力,在了解指数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基本面、估值等因素进行理性判断,选择配置一只或者多只相关指数产品。目前,市场上有碳中和100ETF(562990)、新能源ETF易方达(516090)、储能电池ETF(159566)和绿色电力ETF(562960)等产品分别跟踪这四只指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