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检验测试的项目的性能验证

来源:微电流电池测试    发布时间:2024-06-15 13:54:52

  随着检验技术的发展,定性实验已经慢慢的变多的被定量试验(半定量试验)所取代,但是某些定性试验依旧是暂时没有任何办法取代,并且在临床实践中起到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继续说说性能验证,今天说说定性实验的性能验证,在临床实践中,很多原来是定性项目已能做到定量或半定量检测了(能做到定量试验的按照定量试验的性能验证去验证),但依旧存在很多很有意义的定性实验(+/-、阴性/阳性或者带有滴度的项目),今天就来说一说这些实验的性能验证是怎么做的。

  C5~C95区间:临界值附近的分析物浓度,可认为此浓度区间外的分析物检测结果始终为阴性(浓度小于<C5)或始终为阳性(浓度大于>C95)(由于不精密度的存在使得这一区间之内的检测结果并非始终一致;C5为5%被检样品可被判定为阳性时的分析物浓度;C95为95%被检样品可被判定为阳性时的分析物浓度)

  50%浓度C50:接近临界值的分析物浓度,多次重复检测此浓度的单一样本时将分别获得50%的阳性结果和50%的阴性结果。

  临界点/值(cut off值):在定性试验中,临界点是指检测反应的某一点,低于此检测反应点的定性检测结果被判定为阴性,而高于此点被判定为阳性。

  敏感性(真阳性率):在患有明确临床疾病的患者中,诊断性试验检测为阳性或超过决定限例数的比例,反映新试验正确判断是否罹患某种疾病的能力。

  特异性(真阴性率):在没有特定临床疾病的患者中,诊断性试验检测为阴性或在决定限范围内的比例,特异性反映新试验正确排除某病的能力。

  假阴性(FN):一份阳性样本或一个阳性患者,在诊断性试验中待检测的成分检测结果为阴性。

  假阳性(FP):一份阴性样本或一个阴性患者,在诊断性试验中待检测的成分检测结果为阳性。

  真阴性(TN):一个未患疾病或未处于某种疾病状态的被检对象得到阴性的检测结果。

  真阳性(TP):一个患有疾病或处于某种健康状态的被检对象得到阳性的检测结果。

  似然比:同时反映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复合指标。阳性似然比为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之比;阴性似然比为假阴性率与真阴性率之比。

  重复性:同一被测对象在不同状态下多次检测的结果符合程度的接近性。不同状态可以包括检测的原理和方法、观察者、测试仪器、检测地点、操作条件和时间,重复性也可以被用于描述定量试验中国结果的离散程度。

  流行率:与特定的人群中总的成员数相比,患病或处于某种特定健康状态下的人数所占的比例。

  筛查试验:通常用于检测整个人群中特定待测物或因子的存在情况,应具有高敏感性以确保真正罹患某种疾病的患者被检出(检出率大于95%),对特异性的要求则取决于各种各样的因素的综合考虑。

  诊断试验:定性试验用于临床怀疑某种特定疾病或是状况是不是存在的诊断,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确认试验:用于验证筛查或是诊断试验结果。如果确诊实验证实了之前的检测结果,临床医生即可以其做出诊断。

  验证要求:当诊断和被检测物的结果明确(金标准做检测),且满足诊断准确度标准时,可采用评估诊断灵敏度和诊断特异性的方法来验证诊断符合率。

  验证方案:选取阴性标本20份(包括至少10份其他标志物阳性的标本)、阳性标本20份(包含至少10份浓度在cut-off值和2-4倍cut-off值之间的弱阳性标本,1份极高值阳性标本),随机盲号法重新分号,检测标本,汇总。

  可接受标准:如果实验室计算得出的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不低于厂商检验方法声明,则通过验证,如低于厂商检验方法声明,则未通过验证,应寻找原因或更换检验方法。

  方法符合率验证:当定性检验程序准确度标准不明确时,可采用评估符合率的方式来实现符合率的验证,包括用候选方法评估已知能力验证或时间质评的样本以及不用方法学或/和相同方法学在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比对。

  验证要求:参比方法(在用检测方法)经验证性能符合设定标准,日常室内质控、室间质评/能力验证合格的在用检测方法。

  验证方案:选取阴性标本10份(包括至少5份其他标志物阳性的标本)、阳性标本10份(包含至少5份浓度在cut-off值和2-4倍cut-off值之间的弱阳性标本,1份极高值阳性标本),共20份样本,随机每4份分成一组,采用参比方法和候选方法均每天按照患者样本程序进行平行检测一组样本。经所得数据进行汇总计算。

  可接受标准:可接受标准为所用厂商检验方法(候选方法)标准。若无可用的厂商标准时,可根据实验室检查方法的预期用途制订实验室验证可接受标准。

  对于以量值或数值形式表达的定性结果,精密度验证方案可参看CNAS-GL037中的内容。

  验证要求:用于验证的样本应是临床样本,如使用质控品则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均一性,样本浓度应包含阴性、弱阳性和阳性水平。

  验证方案:选取阴性标本2份(至少1份其他标志物阳性)、阳性标本3份(包含至少1份浓度在cut-off值和2-4倍cut-off值之间的弱阳性标本,1份极高值阳性标本),共5份样本,按照患者样本检测程序进行仔细的检测,检测程序以量值或数值形式表达定性结果的验证方法,阳性标本参照CNAS-GL037,阴性标本随阳性样本同时检测。

  可接受标准:为所用厂商检测验证的方法声明的标准,若无可以的厂商标准时,实验室可根据临床诊疗的质量要求确定可接受标准。

  验证要求:所用检验程序在厂商试剂说明书等有检出限声明时,有标准物质时,或仪定量形式表达定性结果时,应进行检出限验证,选用定值标准物质如国际参考品、国家参考品、厂商参考品进行检出限验证。

  验证方案:使用定值标准物质的样本梯度稀释至厂商声明的检出限浓度,在不同批内对该样本进行测定(5天×4份样本),样本总数不少于20个。

  验证要求:依据制造商临界值取定方案进行验证对于临界值来判断阴阳性的检测的新方法,应在实验室现有的条件下,可参照WS/T 505和WS/T494标注评价临界值,评价(临界值-20%)至(临界值+20%)的浓度范围是否包含与、位于或超过这个方法的95%区间。如果厂商提供了临界值,则实验室可直接用其代替为C50的近似值,如果每天提供,则可以用阳性样本进行倍比稀释,并重复检测稀释样本,以估计产生50%阳和50%阴的结果的浓度,对应该稀释度浓度即为C5。

  当临界值时基于阴性标本或阴性群体时,选择40例健康日的新鲜血清样本,检测结果用“1/3”原则排除离群值,即将可疑的离群数据与其相邻数据之差D除以数据全距R,若D/R≥1/3则为离群值,检验过程中发现的离群值舍去,并用新鲜的健康体检人群个体代替,最终确保40例检测结果都不含离群值。若40例样本检测均小于说明书提供临界值或仅有不多余2例样本超过说明书提供的临界值,则本次验证通过。

  选择健康人和其他标志物阳性的患者心选血清样本各30份,分3-5批3-5天进行仔细的检测,计算平均值M和标准差SD,临界值验证值为M+3SD,若该验证值不大于说明书提供临界值(或者在说明书提供临界值±20%内),则验证通过。

  当临界值基于阴性样本或阴性人群和阳性人群或阳性人群确定时,除了第一个方案外,哈需要增加阳性样本的验证。选择弱阳性(浓度均匀分布咋临界值±20%)的新鲜血清或质控血清样本60例,份3-5批3-5天进行仔细的检测,计算平均值M和标准差SD,临界值验证值为M-3SD,若该验证值与说明书提供临界值接近(或者在说明书提供临界值±20%内),则验证通过。

  制备足够40次重复检测的3个样本,分别为处于临界值浓度,高于临界值浓度20%和低于临界值浓度20%的样本,重复测定样本40次,确定每一份样本结果的阴性和阳性的百分比。

  C50是否判断准确:临床结果阳性结果与(14-26)/40之间,C50验证通过。

  -20%~+20%浓度范围是否包含C5~C95区间:根据计算的阴性或阳性所占比例不同,其判断的结论不同,共4种不一样(如下表),当(临界浓度+20%)阳性结果≥36/40(90%),且(临界浓度-20%)阴性结果≥36/40(90%),表明(临界值-20%)至(临界值+20%)的浓度范围位于这种方法的95%区间,验证通过。若验证不通过,实验室需根据验证的结果评估本实验室条件下,该方法的假阴性、假阳性的可能性,并结合预期用途(筛查、诊断或确诊实验等),制定本实验室的复检规则。

  随着检验技术的发展,定性实验已经慢慢的变多的被定量试验(半定量试验)所取代,但是某些定性试验依旧是暂时没有任何办法取代,并且在临床实践中起到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包括POCT),这些定性项目的性能更需要去验证,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不多说了,该说的都说了,其他的内容详见CNAS-GL038、WS/T416-2013、WS/T494-2017、WS/T505-2017、WS/T514-2017等文件及CLSI 相关文件,最后说的还是那句老话:一切为了临床,一切为了患者,检以求真,验以正德!

  说明:由于笔者知识储备有限、经验有限,本文主要是整理以往的资料与实际应用中的经验,仅供交流、学习与分享使用,内容不作为临床诊疗依据,如有错误请私信笔者,非商业用途,仅供专业技术人员参考与交流,如有侵权请与笔者联系进行删除操作,谢谢!

  这个世界上,你可以碰到机遇,而绝不可能碰到“神”,自己的路,还是得自己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