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自动化

来源:产品展示    发布时间:2023-12-10 06:16:03

  随着人力成本一直上升与“医药4+7政策”带来的盈利预期下降,慢慢的变多的药企谋求借助国家“两化(自动化&信息化)融合项目”,引进MES、WMS+WCS、SCADA、DCS等信息自动化系统,来到达降本增效的目的,实现生产“工业化4.0”的转型。

  然而生产工业化4.0转型并非简单地转用信息化技术和部署自动化产线,更是一种全新的生产逻辑设计、一次企业产品制造的战略转变契机 – 对内需提升效率和产量,对外要提升客户满意程度,缩短OTD(Order To Delivery)时间。

  结合笔者之前多个项目实施和运行经历,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讨论药企两化融合项目实施经验教训:

  3. 两化融合项目不能盲目套用药企传统工程建设项目方法,而忽视IT项目敏捷开发;

  4. 不能只重视系统项目阶段,而轻视系统运维阶段,使用户体验差,ROI(投入产出)比率低,转型失败;

  经验教训一: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工厂不仅需要自动化设备硬件,同时也需要数字信息化软件

  笔者在之前香港某药企推进新工厂MES(Manufacture Execution System生产实施系统)项目之初,确实同样也有类似的想法 – 香港人力成本很高,而且生产线从港岛迁移到新界后,大量老员工不愿意搬迁(香港药企生产线岁阿姐,远距离上班意愿低);所以将大量重复性,体力大工位用自动化设备代替,完成总混、压片、装盒等工序,减少人工需求,实现7/24h不间断生产 – 这也是公司愿意花钱更新大量自动化生产设备,但是对上线信息化MES系统却心存疑虑的原因。

  但是这个“简单”的想法随着同Werum MES(德国维隆)顾问培训被逐步打破:

  1. 很多无人化生产线/设备,乍一看很先进,需要人工部分很少,但是其自动化只能适应单一品种/工艺的生产,一旦工艺变化或者上线新品种,离散的自动化设备中参数配方都要重新逐个配置,有些甚至还需要和设备供应商重新签服务合同才能帮忙修改,变更成本太大;

  2. 缺少MES和下位SCADA自控系统(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上位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去实现设备联网和产线数据采集,无从真正达到生产的全部过程的可视化,管理人员也难以及时准确监控产线真实的情况,GMP合规风险太大;

  图1. 维隆为代表的德国工业界定义“工业4.0”– 自动化设备与信息化系统合作

  3. 其他系统的强制需求:因新工厂同时还打算上线智能自动仓库系统(WMS+WCS)和企业管理系统ERP及商业智能系统BI提升“订单-生产-铺货”的循环效率;缺少MES,就无法打通各自的信息孤岛,生产这个环节与采购、物流等其他信息化和自动化系统处于脱节状态,耽误效率;

  考虑到此时我们公司的真实的情况与未来需求是:产品线由少变多(主打香港Top2的伤风感冒药,但品种开始向少儿感冒药,胃药等增多);OTC非处方药品快消品的特质(超市/便利店等要求供货快,但是具体需求时刻多变);主要市场香港与加美两国的法规要求(香港PIC/S,加美FDA)等,最后我们决策是MES信息化系统必需要其下自动化生产线一起上线,才可以做到智能工厂,高效生产的目的。

  以笔者之前在一家香港本土药企产销系统升级项目和GSK大中华区IERP信息化项目的经历为例:

  香港本土药企因为打开了内地西南六省市场,产品需求扩大,要升级其产销系统:

  1. 公司原有的SAP系统,虽然有大量销售和库存数据,但是因为先前上线SAP过程匆忙,未经过严谨的流程设计和验证,且SAP License较贵,大量用户账号共用,可能没办法符合GMP标准;

  2. 公司决定上线一套新的独立WMS系统(四类可配置软件,非SAP标准软件),对仓库进行精细化管理,包括自动高架仓堆垛机和库位实时控制;

  3. 又因为销售和生产要及时了解更新成品库存,于是再次寻找供应商定制化了一个五类软件Java Tool联动WMS来进行成品入库和销售出库;

  产出:局部加快了“生产成品-》仓储成品-》销售成品”的流程,且WMS高架仓项目通过了GMP检查;

  反思:由此公司的财务用SAP和GMP用WMS+Java Tool两套系统都有物料管理功能,一些单据需要在不同部门多个系统之中重复录入,同一个数据在不同系统之中多头管理,导致工作效率低、数据不一致等问题。而且GMP验证上,五类定制软件验证负责且审计风险大,导致QC LIMS不愿意做数据接入WMS而沿用纸质+手工输入,也造成了资源浪费。考虑到这一个项目执行于2012年-整个亚洲智能工厂概念都懵懵懂懂的年代,做到并通过PIC/S核查,我还是为我们当时项目组感到骄傲!

  GSK大中华区O2C(Order To Cash)信息化项目 – 联动销售终端(屈臣氏、万宁),物流终端(DKSH外包物流仓储)和GSK China生产销售终端(某生产中心和上港台三地本地销售)外加GSK Global ERP必要的信息交互:

  1. 系统职能边界清晰,IT模块化开发验证难度降低,也为将来IT敏捷开发升级预留了空间;

  2. 线下手工录入数据完全转为线上自动抓取,降低人工误差的可能性,也减少了用户在多个系统维护相同一套数据的低效工作量;

  3. 统一于公司Global ERP的信息集成系统,既利用了已验证的系统功能,减少了重复开发,又保障了总部和分部间信息互联,打通了信息孤岛;

  当然也收到一些不好的用户反馈:如一次性完全切换,用户初始学习成本大,适应时间长(临时项目团队收尾期从3个月延期到了5个月,增加了成本);又比如初上线功能不稳定,系统Bug多,外加印度IT外包服商的trouble shooting time过长,新ERP上线后被用户部门投诉较多;综合看来,我们团队在大中华区IERP项目还是非常成功,一举将中国区ERP的信息化水平提升到了欧美区同等水平!

  来源:蒲公英编辑整理:德斯特cGMP版权及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互联网。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德斯特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德斯特cGMP团队始终致力于国际GMP认证咨询;针对美国GMP认证, EU-GMP认证, PIC/S认证, WHO认证以及中国GMP认证,可为客户提供完整的GMP认证解决方案;同时,在产品注册和产品技术转移,以及新建项目的设计、验证服务可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