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机构一致最看好的10金股

来源:小九直播下载电脑版>    发布时间:2024-06-10 11:33:16 1次浏览

  斯科尔收入高增驱动业绩增长,计提减值影响业绩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97.50亿元,同比增长8.09%,收入增长大多数来源于子公司斯科尔电子烟销售规模快速扩大;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4亿元,同比增长13.62%,增速高于收入主要系斯科尔盈利能力高于传统主业,贡献利润占比提升带来净利率提升,此外公司计提4.18亿信用减值和1.36亿资产减值影响利润。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18.66亿元,同比增长7.37%,归母净利润1.59亿元,同比增长53.87%。锂电设备国内份额领先,持续加强海外市场开拓2023年,锂电池专用设备营收61.44亿元,销售量为1330台,公司产品性能和品质行业领先,产品性能和品质行业领先,已经构建了良好的市场地位及品牌优势,获得了来自宁德时代300750)、比亚迪002594)、LG新能源、宝马、ACC、德国大众等国内外一流电池企业及汽车品牌的认可,锂电设备的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头羊,公司市场竞争力不断的提高。公司亦是国内率先“走出去”直接获得海外客户订单的国产锂电设备公司,在现有动力电池、车企客户基础上,逐步加强开拓海外市场(欧美、日韩、东南亚)的步伐,建设海外分/子公司,引进高端人才和团队,创新营销和服务策略,加强海外市场开拓。斯科尔欧洲市场较大突破,成立新品牌MEMERS加大海外扩张力度斯科尔自2022年开始全力发展自有品牌业务,并获得欧洲电子烟新产品的TPD认证,基于欧洲市场,凭借产品、技术和渠道资源等优势,在英国、德国、波兰、荷兰、马来西亚等国家实现了较好发展,海外收入快速增加,品牌优势不断的提高。2023年斯科尔实现收入33.41亿元,同比增长512%,实现净利润10.00亿元,同比增长1071%。斯科尔已在英国设立子公司,逐步实现了“立足英国、辐射欧洲”的目标,能快速响应电子烟业务客户售前及售后服务需求。2024年斯科尔将扩大销售业务团队,通过广告宣传、社媒互动、地推宣传、大型参展等措施,拓展东南亚等市场,近期推出的新品牌MEMERS向全球一些重点市场进行推广和销售,扩大销售区域和持续提升整体销售规模。盈利预测及估值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锂电设备龙头公司,电子烟品牌在欧洲及其他几个国家享有美誉。我们维持公司24-25年盈利预测,预计24-25年归母纯利润是11.42、15.71亿元,新增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9.38亿元,对应EPS为1.76、2.42、2.98元/股,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10、7、6倍。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欧美贸易政策风险,电子烟监管政策风险。

  事件:近日我们参加古井贡酒000596)2023年股东大会,会上公司就行业形势判断、全国化推进路径、产品布局侧重及费用投放思路进行解答交流。产品布局能守能攻,结构提升稳扎稳打。2018年以来公司以古20为战略重心,持续推进次高端战略,近年古20及时跟进卡位600价位带,品牌张力稳步提升。当前经济环境下,公司100~400元价格带基本盘稳固,能够有力应对消费水平波动,通过古20稳价、古8/古16放量,兼顾短期收入兑现之余,亦继续为中长期结构提升打好基础。分产品看,①次高端核心单品古20坚持价格优先,23Q4以来加强全控价管理,尽可能熨平负向价格波动,1是控好库存,2是优化商源,通过精准选商、选店,扎实做好高质量动销。②古16做好次高端份额承接,切割城市宴席消费升级蛋糕。③省内古8/省外古7持续推进消费培育,旨在通过腰部放量奠定企业大发展根基。④古5作为大众消费底盘产品,省内保盘保量,省外焕新推出中国香古5,对标150元价位海之蓝,旨在打造全国化百亿单品。省内多价格带做深做透,省外梯队化建设已具规模。展望三百亿发展目标,公司省内外战略路径清晰。①省内多价位带产品布局日臻完善,市场下沉空间仍足。公司省内古5卡位下沉乡镇市场,古8/16雄踞合肥并顺利辐射各地市,古20在同价位带已实现规模领先,高端酒及光瓶酒产品亦在有序推进。伴随居民品牌消费意识提升,古井各价位市场占有率有望逐步扩大。②省外全国化扩张梯队业已成形,规模化市场打造正有序实现模式复制。公司分批次递进打造规模市场、规模网点,省区层面,第一梯队已有4/5个市场达10~20亿元规模,目标未来3~5年成长至20亿+的根据地市场;第二梯队已储备多个3~5亿市场,规划通过做好组织架构完善、渠道网点建设、厂商关系磨合,实现节点突破,成长为10亿+的潜力市场;第三梯队为边远薄弱区域,目标全部省区均销售过亿,并力争培育1~2个突破点。目前省外排头兵市场江苏省区在20亿规模关口,通过及时进行人员调整、动销去库,已回归正常发展节奏。库存管控游刃有余,费率优化持续兑现。渠道端,公司管控操作精进成熟,根据定期客户梳理,及时排雷库存高位、价格洼地、窜货频繁等问题,并通过灵活采取点对点停货等方式,保障库存与价盘稳定。费用端,公司资源投放效率稳步提升,目前品牌投放金额已基本固定,地面营销费用则实行固定投向管理,削减随量、促销费用,更多向消费培育动作倾斜,如宴席拉动、酒店开瓶、回厂游等,费用落地考核加强。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24年春节公司回款、动销进度一马当先,后续销售兑现压力不大,市场工作重点保障营销质量,古20稳价格、强渠道持续推进,古7、古8推宴席、铺网点落地有声,看好公司省内外均打开后三百亿增长新天地301277)。我们维持公司2024-2026年归母纯利润是60/74/90亿元,同比+30%/24%/21%,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经济复苏没有到达预期、次高端扩容没有到达预期、食安问题。

  2024年一季度收入取得快速地增长,有望充分受益智慧交通建设。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9亿元,同比增长4.11%;归母净利润-3.86亿元,去年同期为-0.29亿元。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50.64%;归母净利润-0.79亿元,同比增长12.78%。公司专用短程通信、智能网联和激光雷达业务收入稳步增长,国外地区实现收入2013.7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7.17%。同时公司在智能网联、激光雷达方面持续加大市场及研发投入,对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及对存货等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受上述因素综合影响导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全方位布局车路协同生态。将车路协同分别从车、路、云三个主要方面做生态构建,车方面针对网联车打造了车载激光雷达、车载V2X通信终端等感知和通讯设备,对无人驾驶车辆和相关算法进行能力建设;路方面打造了以激光雷达为主体、辅助AI视频相机、毫米波雷达、边缘计算单元等为一体的路侧智能感知系统,通过路侧RSU可以为车提供感知服务;云方面,智能网联云控平台基于高精度地图、三维建模以及多源感知数据融合,实现数字孪生、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等功能,主要构建车路协同场景的可视化服务和数据服务,并通过仿真能力验证车路协同场景的可行性,通过云端为车和路提供远程数据和操作服务。公司在外延式扩张并进方面,参股的上海雪湖主要从算力方面给企业来提供边缘计算的算力支撑,上海济达依靠自主开发的交通仿真软件在车路协同和无人驾驶应用场景方面为企业来提供仿真能力的建设。智慧高速领域的领先者,项目经验比较丰富。建设全息感知、控制诱导、协同计算与融合通信四类智能数字化设施,满足“全覆盖、全场景、全触达”需求,以GIS、高精度地图、BIM模型、北斗授时构建时空底座,接入道路实时动态数据,构建道路实时动态数字孪生模型,形成智慧高速可视化管控系统,同时利用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对海量信息数据来进行实时与非实时分析、挖掘、发现,打造高速公路智慧大脑。典型的智慧化建设项目包括如下:国内首条全域全路段轨迹连续跟踪智慧高速—重庆渝湘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项目,大流量城市下沉数字隧道实践案例—富春湾大道数字隧道项目,浙江数字孪生隧道建设验证重点试点项目—杭金衢高速浙江新岭隧道,山东省内第一个智慧收费示范站—崮山收费站等。发布基于ETC系统的车路协同安全提升和信息服务方案—“交通守望者”。公司已提前布局车路协同OBU全系列新产品,包含可扩展伴侣式OBU、语音播报单片式OBU、语音播报双片式OBU、智能OBU一体机等,并通过支付宝、抖音、京东、天猫等互联网线上渠道和高速公路线下渠道在全国销售。公司OBU产品迭代升级,主动引领ETC行业及客户的真实需求的新变化。路侧产品方面,在保持传统RSU市占率的同时,公司开发了通信区域更大、定位更精准的ETC车路协同路侧单元,实现信息精准采集和发布。城市应用拓展方面,公司将ETC停车硬件、ETC管理平台、城市级智慧停车整体解决方案进行更多的市场项目落地。高速公路解决方案方面,标准化收费站系统、智能门架稽核系统、稽核工单机器人系列新产品在河南、四川、贵州、安徽等多个省份批量应用。智慧交通、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密集发布,两部门印发通知支持引导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产业节奏正在提速。2023年11月17日,工业与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搭载无人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开展准入试点并在限定区域内开展上路通行试点。L4+无人驾驶技术发展推动了车辆、道路与云计算之间的协同进步,对道路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为智能网联城市端应用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2024年1月17日,工业与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组织并且开展“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2024年5月1日,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支持引导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通知》,明确实施目标:自2024年起,通过3年左右时间,支持30个左右的示范区域,打造一批线网一体化的示范通道及网络,力争推动85%左右的繁忙国家高速公路、25%左右的繁忙普通国道和70%左右的重要国家高等级航道实现数字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在智慧扩容方面实现示范通道通行效率提升20%左右;在安全增效方面实现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效率提升30%左右;在融合创新方面凝练总结一批具有较高推广价值的车路云、船岸云应用场景和关键技术、标准规范;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推动培育一批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产业化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我们大家都认为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布局智能网联生态,产品矩阵完善,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当前智慧交通、智能网联政策密集出台,产业节奏正在提速,公司有望抓住此次机遇充分获益。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为专用短程通信产品和动态称重产品,我们预计在政策有望快速落地,体现在相关项目不断落地和放量,公司产品矩阵齐全,项目经验比较丰富,将充分受益,2024年公司对应产品营销售卖有望提速增长,2025-2026年公司产品营销售卖迅速增加。2024-2026年,给予专用短程通信产品收入增速为40%、35%和32%;动态称重产品收入增速为40%、38%和35%;激光检验测试产品收入增速为20%、19%和18%;智能网联电子科技类产品收入增速为35%、36%和37%。随着产品出货量的增长,各项成本有望下行,我们假设各个产品毛利率小幅上扬。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47/16.72/22.0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5/0.27/2.12亿元,EPS分别为-0.44/0.12/1.00元,SPS分别为5.85/7.84/10.34元,给予2024年动态PS6-7倍,6个月合理价值区间为35.11-40.96元,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风险提示。公司业务推进没有到达预期,行业政策风险。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64.85亿元,同比下降6.1%;归母净利润9.67亿元,同比增长168.2%,其中Q4单季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8.21亿元,同比下降14.8%,归母净利润6.45亿元,去年同期为-0.09亿元。同时公告2023年利润分配方案: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20元(含税),分红率为31.4%。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报:24Q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4.17亿元,同比下降9.2%,归母净利润1.72亿元,同比下降8.1%。液态奶板块表现承压,新莱特营收同比增长。分产品:23年公司乳制品板块营收同比-4.5%,主要系行业增速趋缓、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其中液态奶营收同比-2.8%,我们大家都认为或因消费恢复没有到达预期拖累低温液奶表现;其他乳制品营收同比-8.0%;牧业产品营收同比-33.5%,主要系行业供求不平衡下饲料等牧业产品收入下降;其他主营业务营收同比+24.8%,我们大家都认为或与冰淇淋等新品速冻业务增长有关。24Q1公司乳制品/牧业产品/其他主营业务同比分别-8.6%/-0.7%/-26.7%。分地区:上海/外地/境外营收23年分别同比-4.1%/-13.3%/+5.9%,24Q1分别同比-10.9%/-16.1%/+5.6%,境外业务方面,新西兰新莱特婴配粉和工业奶粉业务销量表现良好,23年收入同比+6.4%至73.61亿元。分渠道:23年直销及经销渠道营收同比分别-17.6%/-10.9%,24Q1分别同比-1.9%/-7.1%。公司持续发力渠道下沉,23年经销商净增加344家至4403家,其中上海/外地经销商分别增长5/339家至461/3942家。成本下行及产品结构优化推升23年毛利率。23年公司毛利率同比+1.00pct至19.7%,我们大家都认为或系原奶成本下行及产品结构优化所致,其中乳制品/牧业板块毛利率同比分别+0.87pct/+2.93pct;别的业务毛利率同比-12.69pct,主要系毛利率较低的第三方收入占比增加所致。24Q1公司毛利率同比-0.32pct至19.6%。期间费用率保持平稳,土地收储贡献净利润改善。23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保持平稳,同比+0.29pct至16.6%,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0.30pct/+0.23pct/+0.03pct/+0.33pct至12.0%/3.3%/0.3%/0.9%,销售费用率下降主要系广告/营销市场费用率同比-0.62pct/-0.35pct。24Q1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0.18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0.26pct/+0.10pct/+0.03pct/+0.30pct。受益于23年12月公司确认土地补偿款收入及销售费用率同比减少影响,公司23年归母净利润率同比+2.37pct至3.7%(剔除土地补偿影响后同比+0.74pct至2.0%),其中23Q4归母净利润率为11.1%,去年同期为-0.1%。24Q1公司归母净利率同比+0.03pct至2.7%,主要受益于新莱特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公司实际所得税率同比-14.10pct至4.7%。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6年EPS分别为0.42、0.45、0.47元/股。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我们给予公司2024年20-25倍P/E,对应合理价值区间为8.35-10.43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大波动,行业竞争加剧等。

  事件:公司发布23年报及24年一季报,23年及24年一季度分别实现收入110.99、21.91亿元,同比增长28.62%、14.66%;实现归母净利润0.77、0.49亿元,同比变动-39.41%、+10.9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75、0.44亿元,同比变动-17.61%、+3.58%,基本每股收益0.11、0.07元。23年B2B稳步增长,SaaS软件服务亏损较大,Q1收入利润稳步增长:4Q23/1Q2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39/21.91亿元,同比增长76.78%/14.66%,实现归母净利润-0.71/0.49亿元,1Q24收入利润均实现稳步增长。分业务看,23年B2B办公物资集采业务及品牌新文具实现营业收入110.22亿元,同比增长29.93%,不考虑0.55亿元商誉减值的净利润为2.44亿元,同比增长8.93%,SaaS软件服务收入下滑47.24%至7728万元,亏损1.12亿元。23年毛利率下降,除汇兑影响外期间费用改善,净利率小幅下滑:23年公司毛利率8.38%,同比下降1.69pct,分业务看,B2B/SaaS软件服务毛利率同比分别下降1.38/4.31pct。期间费用率方面,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0.52pct至4.89%,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0.39pct至1.69%,研发费用率同比下降0.05pct至0.81%,财务费用率同比提升0.71pct至-0.42%,主要由于汇兑收益减少,综合影响下,公司净利率同比下降0.85pct至0.55%。B2B办公集采聚焦核心客户,品牌新文具打造核心能力:公司B2B办公集采业务持续聚焦央企、央管金融机构、政府等优质大客户,对超大型客户深度拓展,提升客户订单内占比,核心大客户销售规模继续保持领先。自有品牌业务锁定渠道多元化、产品创新化、产供销一体化、信息数字化和品牌情感化五大核心能力打造,在渠道端加强线)全渠道产品价值链管理,提升产品触达终端客户能力,在产品端加强与优质IP的品牌联名战略合作,聚焦核心品类,继续优化调整产品结构,并持续拓展大办公品类。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4-25年净利润分别2.36、2.91亿元,同比增速207.3%、23.2%,5月15日收盘价对应24-25年PE为16.7、13.5倍,参考可比公司给予公司24年22~23倍PE估值,对应合理价值区间7.26~7.59元,给予“优于大市”评级。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振,客户拓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度波动。

  公司公告: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9.20亿元(YoY-7.43%),归母净利润5.66亿元(YoY-42.79%),扣非归母净利润5.54亿元(YoY-42.02%);2024Q1实现营业收入52.16亿元(YoY-4.45%,QoQ-5.26%),归母净利润0.78亿元(YoY+180.09%,QoQ-64.23%),扣非归母净利润0.73亿元(YoY+179.29%,QoQ-64.60%),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0.083元(含税),合计现金分红1.71亿元。主营产品价格价差有所收窄,Q1业绩基本符合预期。2024Q1公司主营产品纯碱、粘胶短纤、烧碱、PVC、有机硅环体分别实现销量84.98、20.06、11.90、9.24、1.59万吨,分别同比-0.11%、+29.00%、+1.28%、-3.95%、-7.02%,分别环比+5.34%、+0.80%、-2.22%、-9.41%、-8.09%;纯碱、粘胶短纤、烧碱、PVC、有机硅环体平均售价分别为1977、11903、2428、5321、13133元/吨,分别同比-21.74%、-2.78%、-14.50%、-6.01%、-10.99%,分别环比-15.16%、-2.36%、-15.71%、-1.92%、+4.44%,主营产品价格同比环比均有所下滑,盈利有所收窄。主要原材料方面,2024Q1原盐、原煤、石灰石、浆粕、电石、硅块和甲醇采购均价分别为208、596、80、5871、2834、14284、2161元/吨,分别同比+4.76%、-28.32%、+4.29%、-10.88%、-20.28%、-16.82%、-5.28%,分别环比+12.44%、-0.95%、+4.07%、+3.09%、-2.19%、+2.06%、-1.75%。利润率方面,2024Q1公司销售毛利率17.63%(YoY+2.13pct,QoQ-4.62pct),销售净利率2.69%(YoY+2.59pct,QoQ-2.80pct)。24年粘胶短纤无新增产能,未来供需有望持续改善,当前棉花与粘胶短纤的价差约4000元/吨,高价差对粘胶短纤需求也有一定的拉动,预计未来粘胶短纤景气上行将带来业绩弹性。“三链一群”产业布局稳步推进,中长期发展动力足。据公司公告,公司计划总投资约570亿元构建“三链一群”产业布局,有望将公司打造成为河北省沿海经济带盐化工、化工新材料领域的优秀企业。1)“两碱一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布局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依托自身化工基础优势、循环经济产业特色,投资8.38亿元建设年产2500吨电子级氯化氢、6000吨电子级氨、6000吨电子级氨水、15000吨电子级硫酸项目,该项目已开工建设,打破行业、技术、区域“三个壁垒”,推动公司从传统化工领域向高端领域跨越。2)有机硅新材料产业链:有机硅三期即年产20万吨单体扩建项目建设完成,目前生产工艺实现贯通,进入试生产阶段;1.39万吨/年高端硅油项目建成并已进入试生产阶段,公司有机硅生产能力、产品结构、技术水平全部取得新突破;硅业公司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辅导备案,进入上市辅导期。3)精细化工产业链:曹妃甸精细化工年产4万吨氯化亚砜、5万吨氯乙酸、9.8万吨烧碱项目已完成备案、节能批复,正在办理安评、环评手续,实现“三链一群”曹妃甸精细化工产业链任务的重大突破;蓝海科技公司注册成立,进一步推进海水综合利用项目进程。投资分析意见:考虑到主营产品PVC和有机硅景气修复较慢,分别下调2024-2025年PVC树脂价格18.6%、18.9%,别下调2024-2025年有机硅价格18.9%、22.3%,下调公司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6、7.29亿元(前值为8.40、11.22亿元),新增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6年归母纯利润是10.09亿元,考虑到当前行业处于偏底部,采用PB估值较为合理,当前市值对应PB分别为0.81、0.77、0.72倍,可比公司山东海化000822)、中盐化工600328)2024年平均PB估值为0.9倍,给予公司2024年PB估值0.9倍,对应当前市值上行空间约11%,维持“增持”评级。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产品价格下行风险;在建项目投产没有到达预期。

  公司公告: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82亿元(YoY-3.58%),归母净利润1.60亿元(YoY-44.32%),扣非归母净利润1.46亿元(YoY-43.87%);其中2023Q4实现营业收入10.06亿元(YoY+0.57%,QoQ+9.83%),归母净利润0.19亿元(YoY-63.80%,QoQ-57.31%),扣非归母净利润0.17亿元(YoY-65.68%,QoQ-59.39%)。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9亿元(YoY-13.07%,QoQ-42.49%),归母净利润0.21亿元(YoY-47.83%,QoQ+11.09%),扣非归母净利润0.20亿元(YoY-47.90%,QoQ+23.40%),业绩基本符合预期。2023年高性能减水剂量价齐跌,毛利率基本持平,静待业绩需求修复。据公司公告,2023年全年外加剂总产量134.31万吨(YoY-9.73万吨),总销量134.19万吨(YoY-9.77万吨),2024Q1总产量21.25万吨(YoY-2.69万吨),总销量20.81万吨(YoY-3.58万吨)。分板块看,2024年全年高性能减水剂、高效减水剂和功能性材料分别实现销量102.2、5.09、26.92万吨,同比分别-8.59、+0.46、-1.64万吨;高性能减水剂、高效减水剂和功能性材料销售价格分别为1995、2030、1932元/吨,同比分别-99.5、-96.7、+174.8元/吨。主要原材料价格回落,成本端压力缓解,2023年全年环氧乙烷、甲醛平均采购价格同比分别下滑13.41%、15.10%。2023年全年公司销售毛利率35.12%,同比+0.82pct,销售净利率6.52%,同比-3.12pct;2024年一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35.04%,同比-1.53pct,销售净利率6.21%,同比-2.50pct。海外+高附加值的技术服务业务增长较快。根据公司公告,2023年全年公司实现技术服务业务营收7.56亿元(YoY+12.25%),毛利率51.35%(YoY+1.02pct),高毛利业务维持稳健增长。海外方面,公司实现营收1.43亿元(YoY+37.00%),毛利率40.32%(YoY-0.26pct),海外业务维持较高增速与较稳健的毛利率。稳步扩张完善全国生产基地,加大基建工程领域的开拓力度。目前公司全国产能布局已经基本完善,为公司深耕区域市场、提升全国范围市场占有率奠定良好的基础,公司同时将围绕区域基地进一步补充扩展复配基地,扩大市场覆盖范围,提高及时响应与交付能力。主营业务方面,公司继续加大在基建工程领域的业务开拓力度,参与了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叶巴滩水电站、陆丰核电、厦门新会展中心、平陆运河枢纽等一批国家和地方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同时加大了在能源领域的投入,并中标了一大批能源项目,正在参与的项目包括三澳核电、陆丰核电、惠州海上风电、漳浦海上风电、玛尔挡水电、浑源抽水蓄能等一批重大项目。投资分析意见:考虑到主要营业产品需求修复较慢,分别下调2024-2025年高性能减水剂销量37.7%、42.0%,下调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至2.3、2.6亿元(前值为4.4、5.3亿元),新增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2.9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15、14、12倍,可比公司垒知集团002398)、皇马科技603181)2024年平均PE估值为16倍,给予公司2024年PE估值16倍,对应当前市值上行空间约7%,维持“增持”评级。风险提示: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大上涨;新建项目投产不及预期;下游需求大幅下行。

  近日我们参加重庆啤酒600132)2023年股东大会,公司就2024年重点工作、发展战略、渠道策略等核心问题进行交流解答,核心反馈如下:重庆品牌&乐堡&嘉士伯增长势能持续,结构升级稳步推进。1)重庆品牌:价格体系建设完整(覆盖6-12元价格带),当前处于全国化发展起步阶段,强调与重庆火锅及重庆特色菜馆门店相结合,占据消费者心智,当前正有序推进;2)乐堡品牌:2011年引入国内,此前主要布局基地市场。23年开始,重点在大城市,以产品组合方式,推动乐堡全国化发展,当前发展较快;3)嘉士伯:23年增长17-18%,考虑到嘉士伯主品牌自1988年起,就赞助欧洲杯,赛事期间,营销契合度更高。我们认为今年“旺季+赛事”催化下,嘉士伯有望实现较优表现。渠道方面:重视非即饮渠道发展,大城市计划稳步推进,同时覆盖三四线城市。当前公司非现饮:现饮占比大概6:4,针对非即饮发展较蓬勃的现状,公司营销上会更重视与场景相结合,并推出更精准的线上&线下营销。非即饮渠道发展也有助于公司罐化率提升。大城市计划方面,24年公司会更加聚焦,重点放在渠道深耕上,将大城市计划分层分级,匹配相应的资源精细化投入。同时再覆盖幅度上更深入,涉及三四线城市的触达。铝价波动不影响今年成本端表现,公司当前费比健康,看好24年盈利提升。今年铝价大部分已锁定,且公司对铝价进行套期保值,目前已锁定25年40-50%左右的铝,预计铝价波动不影响今年成本端表现,今年原材料价格存在确定性红利,但由于佛山工厂新增折旧+京A成本等,预计公司24年吨成本基本持平。费用方面:公司当前费比健康,今年在投放结构上有所变化,整体更加精准:减少线上广告、代言人等费用,同时加强线下经销商、渠道、终端的投放和激励。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4-26年实现盈利收入155.76/163.37/170.8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14%/4.88%/4.58%,分别实现归母净利14.46/15.54/16.6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17%/7.49%/6.88%。对应PE为23.08/21.47/20.09x,维持“强烈推荐”评级。风险提示:高端化发展没有到达预期,原材料成本波动,行业竞争加剧

  复盘比亚迪,经历三阶段上行,下一轮成长周期即将开启:第一阶段(2009-2018)蓄力发力期:在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下快速发展,推出了F3,王朝等经典车型,组织架构调整迎爆发;第二阶段(2019-2022)重构爆发期:技术突破推出领先刀片电池,DM-i等先进技术,爆款车型迭出,在行业补贴退坡环境下,实现新能源汽车平价,开启盈利上行周期;第三阶段(2022-2023)扩张布局期: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300万大关,开启一轮上行资本开支周期,产能布局突破,品牌树立王朝、海洋、腾势、方程豹等多品牌,出海布局初现。目前,我们大家都认为第四阶段即将开启:新一轮改款周期开启,目前底部上行,有望开启底部新一轮成长周期。销量与份额开启扩张周期,海内外共振上行可期:1)行业销量:汽车行业销量在一季度触底,4月及以后在汽车季节性复苏叠加以旧换新政策加持,当前及下半年销量上行趋势明确。2)市场份额:比亚迪市场份额在荣耀版推出后,市占率开启今年首次爆发式增长,伴随DM5.0和纯电E4.0等后续平台产品换代周期来临,预计市场份额的二次提升通道开启。3)单车价值:受价格战影响,比亚迪单车ASP自2023年开始持续下行,在合资减产后,看到了阶段性企稳。后续伴随新品换代与行业回暖,DM5.0等新品周期上市,单车ASP在年度级别底部拐点。4)车型利润:多重因素驱动公司在碳酸锂价格持续走低的背景下继价格企稳、销量回升、新车型上市后,预计单车利润二季度企稳回升,开启持续修复上行通道。销量&市占率上行周期,短中长销量均上行:短期:伴随公司新一轮DM5.0换代新品周期的推出,合资品牌市占率持续下行,我们认为在纯电合混动驱动下,比亚迪市占率在技术升级下有望进一步提升。叠加海外市场发展,车型销量持续高增,2024年向400万销量稳健迈进可期,后续有望持续超预期。长期:在全球新能源持续渗透以及出海战略发展下,公司有望对标丰田等全球龙头车企,出海扩张欧亚、拉美、东南亚等客户,跨越千万级别销量,销量与盈利有望实现双击。多重因素改善,盈利拐点可期:在合资减产和新品周期双重因素驱动下,公司ASP下行趋势阶段性企稳迎拐点;成本侧多重因素见底改善:1)规模效应:单车折旧摊销与费用继2023Q4、2024Q1达峰后,将随销量提振而显著下降;2)原材料: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持续走低叠加企业产效提质,利好成本持续下探。3)技术降本:公司核心零部件高度自制,技术方案持续优化。2024Q2单车ASP下行速率企稳,预计降本速率高于降价速率,二季度单车利润有望呈现拐点,长期展望,比亚迪盈利空间丰厚,有望实现格局优化与技术降本的双升。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2024-2026年公司实现盈利收入8290.57、10172.83、12280.98亿元,归母净利润402.03、520.26、660.48亿元,比亚迪业务采用分部估值法,2024-2026年比亚迪汽车、电池、半导体及电子业务合计估值约为7495、9679、12211亿元,给予“推荐”评级。风险提示:新款车型销量没有到达预期;新能源市场渗透率不及预期;市场多品牌车型发布导致行业竞争加剧等。

  中色股份000758)是工程承包+资源开发两大主业协同发展的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多年来业绩稳步增长。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实控人为国务院国资委。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工程承包业务、有色金属资源开发与装备制造等领域。2023年营业总收入为93.61亿元,锌锭及锌合金、铅锌精矿、工程承包、装备制造(及其他)毛利占比分别为21.0%、26.2%、42.3%、10.5%。公司近五年净利润持续上涨,降本增效管理成果显著,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取得历史最佳单季度业绩,实现归母净利润3.00亿元,同比增长293.87%,主要得益于工程承包板块部分项目成功实现结算,带动业绩放量。公司矿产资源保有量丰富,现有铅锌矿生产稳定。公司拥有2座在产矿山(敖包锌矿、白音诺尔铅锌矿)和1座在建矿山(达瑞铅锌矿),共有5宗采矿权和4宗探矿权,保有矿产资源总金属量锌380.11万吨、铅173.37万吨。2023年,公司的锌锭及锌合金产量为20.59万吨,同比+4.47%,锌铅精矿产量为7.41万吨,同比+6.74%。印尼达瑞铅锌矿建成投产后,公司铅锌矿产量将显著跃升。达瑞铅锌矿位于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未开发的高品位大型铅锌矿床之一。目前达瑞铅锌矿保有的资源/储量总计为:矿石量2,070.09万吨,锌金属量225.62万吨,铅金属量132.03万吨,锌平均品位10.90%,铅平均品位6.38%。该矿的设计生产能力为100万吨/年,按铅6.38%、锌10.90%的品位推算,预计平均可年产约17万吨铅锌。达瑞铅锌矿项目持续推进中,期待积极进展。2023年,公司聚焦达瑞铅锌矿项目建设重点问题,达瑞矿业双方股东高层增强会谈互访,顺利就项目融资、资本金注入等一揽子问题达成一致,大力推进选硫无尾建设方案变更。为了达成达瑞矿业融资条件,公司已为达瑞矿业提供2.45亿美元连带责任保证。目前达瑞矿业积极开展项目策划等工作,后续待建设资金到位等条件具备后,加快推进项目施工,力争早日建成投产。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6.23亿元、6.62亿元、7.25亿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风险提示:铅锌价格、产销没有到达预期,盈利预测及估值模型没有到达预期等

  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有害信息举报

  涉未成年人违规内容举报算法推荐专项举报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