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POCT如何赋能分级诊疗?「微康生物」以“流动捕获技术”开启诊断新时代

来源:大电流电池测试    发布时间:2023-09-28 10:58:11

  “看病难、看病挤”,不管大病小病,中国人都喜欢往三甲医院跑。但大医院资源不足的问题,也让我国的“分级诊疗”早早提上日程。据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2月,我国共有三级医院2582所,二级医院9061所,而基层医疗机构则有94.5万个。如今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根本在于基层医疗极低的利用率,换句话而言,“分级诊疗”虽然提出已久但并未切实落地,其中,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断仪器、设备便是一大门槛。

  因为体积小型化、操作简便化、结果及时化的特性,微流控技术的POCT(即时检验)产品是业内公认的分级诊疗解决方案。其原因便在于微流控技术的优势,其集成化和自动化的分析系统也带来了操作上的便利性,能让IVD(体外诊断产品)的应用场景得以拓宽,包括基层医院、急救现场、战场上等诸多复杂场景。但是长期以来,高昂的成本、复杂的工艺制造也限制了微流控POCT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和应用。如何让微流控POCT产品实现低成本量产,才是赋能分级诊疗的关键之道。

  立足于微流控POCT产品的创新,「微康生物」通过底层技术创新,推出国内首家流动捕获式微流控芯片,产品攻克了微流控芯片量产的工艺制造技术瓶颈,可实现低成本的微流控芯片量产。而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而言,当采集了患者的样本之后,仅需将样本放入芯片之中,再通过仪器分析,一般8分钟左右即可获取结果。「微康生物」创始人唐勇博士表示,“就相当于将一个医学实验室搬到了芯片之上。”

  这也意味着,它在实际应用上性价比更高,且方便快捷,产业化优势显著,尤其适用于中国目前的市场现状——包括分级诊疗推进带来的基层医院检测设备的需求升级、民营医疗崛起、急诊/ICU等需求的增多,以及消费医疗(口腔、医美等)和宠物医疗市场的兴起等。目前,「微康生物」微流控芯片主要的应用领域为感染、传染病检测。

  现如今,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简单、便捷、个人健康管理”为特征的医疗器械成为趋势,在此过程中,微流控POCT产品市场也极速增长。Market & Market预测,微流控相关全球市场价值预计在未来5年内将以22.6%的复合增长率增长,2023年将达到279.1亿美元。中国POCT近年来以20~30%的年均增长 率迅猛发展,2018年市场规模近百亿元,预计2021年将超过200亿元规模。

  因此,不少公司在此展开布局,譬如「普施康」、「微纳芯」、「微点生物」、「北京博奥」等,它们都在微流控器件制造方面有不错的表现。但就微流控产品的应用层面来看,目前其还处于早期阶段,尚属一片蓝海。

  而相较于市面同类竞品,「微康生物」则解决了低成本、量产的问题。技术层面,「微康生物」的均相流动捕获技术、时间分辨荧光技术、纳米材料喷雾冷冻干燥技术三大核心技术也让其产品的性能优势明显,例如:捕获时间长达5分钟、检测灵敏度达到1pg/ml级别、重复性(CV)只有5%左右、检测反应时间在8分钟以内等,媲美进口大型化学发光全自动仪器,而成本也比一般微流控POCT产品低五倍。

  目前,「微康生物」的微流控POCT正在注册申报的产品主要有液相荧光免疫层析、条式微流控、碟式微流控等。预计明年7月及年底,液相荧光免疫层析、微流控条式芯片将先后登录市场。按照规划,「微康生物」将立足辐射西南地区,再进一步转向全国市场,唐勇博士也透露,明年产品正式上市后,其年销售额约780万左右,随着“1滴血15分钟同时检测多个项目”的碟式微流控产品的进一步面市,到2023年,「微康生物」销售额将超2亿元人民币。

  未来,随着分级诊疗的逐步深入,唐勇博士也告诉36氪四川,「微康生物」的发展主要是两个方向,其一是向上继续拓展可检测的项目,另一方面则是开发适用更多应用场景的产品。“「微康生物」也在研发掌上微流控POCT产品,届时在家庭里就像随时配备家庭医生,即时检验。”

  成都微康生物的创始人唐勇博士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分子遗传学博士,先后获成都市“金熊猫”人才计划专家、成都市“蓉漂计划”特聘专家;他同时也是一位连续创业者,2012年就作为联合创始人创立“南京诺尔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导开发出50多种POCT产品并获得注册证。团队层面,目前「微康生物」团队共36人左右,绝大部分为研发人员,核心团队均是来自万孚、博奥、迈克等上市公司的中高层,团队不仅产业化经验丰富,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有微流控芯片量产经验的团队。

  融资方面,「微康生物」已于2018年完成1200万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北京华德资本。目前,「微康生物」已开启A轮融资,计划融资3000万人民币,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新生产线扩建以及销售渠道的搭建,目前已有多家机构有投资意向。本轮融资前「微康生物」估值约2亿人民币,按照业内行情,预计明年8月产品取得注册证后,「微康生物」估值将达到3亿人民币以上。(实习生杨国舒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由「孟欢酱@36氪四川」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必究。

  成都是全国首个系统提出发展新经济的城市,将新经济发展由概念转化为了实体,以创新和魄力为探索城市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建设性方案。成都市开创形成的新经济发展“成都路径”,具有国际性、长远性、前瞻性等特征,是助力于推动城市生产、生活、生态和谐统一的综合发展模式。2018年,成都市新增新经济企业4.1万户,同比增长19%;百家重点企业中71户规上企业累计收入251.47亿元,同比增长40.24%;新潮传媒、医云科技、1919酒类直供、驹马物流4家企业成长为“独角兽”;245家新经济企业获得投资170.21亿元。新经济逐渐成为城市转型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增长极。

  宽邦科技已拥有新型投资数据库、智能投研平台、智能投顾平台、智能资管平台等智能投资产品。

回到顶部